我國煤礦區極其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導致差異明顯、特征各異的地下水環境。受礦井開采擾動和礦井疏排水等影響,煤礦區的礦井水污染和生態環境影響問題日益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煤炭企業的重視。近年來,國家政策和地方管理推動了煤礦區環境的改善,鼓勵實現煤–水雙資源協調開采,凸顯出煤礦區地下水環境演化及礦井水污染防治方面的良好基礎和研究前景。本刊依托中國礦業大學孫亞軍教授負責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煤礦區場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與技術”(NO.2019YFC1805400)在煤礦區礦井水環境污染防控方面取得的階段性系列研究成果,結合部分其他學者的相關科研成果設立本專題,選登6篇相關論文,以展現我國煤礦水文地質工作者在上述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觀點,以期引起學術界和產業界的更多關注和討論,加速推進礦井水污染防控與礦區地下水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為了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新時代煤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在目前“雙碳”背景下,綠色發展已然成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煤炭行業綠色發展的進程中,更好地修復煤礦區生態環境,讓傳統的煤礦煥發出更多綠色生機一直是我們的美好愿景。我國開展土地復墾和礦區生態修復的時間較長,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發展中還存在很多與行業加快綠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為此, ?中國煤炭?雜志在本期推出“礦山生態修復”專題,旨在深入分析目前在煤礦區生態修復領域存在的現實問題及其難點、痛點,探索該領域科學發展的應對之策,研討相關創新技術、展示已取得的創新成果,為煤炭行業的綠色發展貢獻智慧力量。該專題系列論文同時也是中國煤炭學會“第三屆國際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挑選出的重點論文,?中國煤炭?雜志為該會議的媒體支持單位。
專題來源于《煤田地質與勘探》2021年第4期
IJCST能源與環境優秀論文。包括:固廢處理、催化化學、煤熱解、煤燃燒、煤基材料、一體化煤氣化燃料電池等領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IJCST)創刊于2014年,由中國科協主管,中國煤炭學會主辦,發表地質、采礦、機械、化工、能源、環境等領域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和高質量綜述,為全球從事相關領域的學者提供國際交流平臺。目前,IJCST已被ESCl、Ei、Scopus、CSCD、CAS、GeoBase等國內外重要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收錄,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
官方網址:www.springer.com/40789
聯系方式:
王婉潔 Email:wangwanjie@chinacs.org.cn Tel: 13810006446
陶賽 Email: taosai@chinacs.org.cn Tel: 18610558226
本專題共有研究成果6篇。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黃河流域礦區生態環境修復是整個大黃河流域生態修復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河流域成為我國煤炭開發規模最大的地區,我國14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有9個分布在黃河流域,煤炭年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左右。黃河流域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其中含煤區域面積超過35.7萬平方公里。
煤炭開發對地表環境和生態、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產生嚴重影響,成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最嚴重的人為干擾因素。黃河流域生態修復不僅僅是黃河水沙協調,更是黃河流經所滋養和直接影響的地理生態學區域的保護與修復。十八大后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的戰略思想為綠色礦山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母親河。
為了配合國家和行業對綠色礦山的重大戰略需求,交流共享礦業領域對流域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方面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推動我國能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睹禾繉W報》編輯部特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蘇萍院士、畢銀麗教授共同擔任客座主編,策劃本專題。
煤在世界范圍內仍然是主體能源之一。在地下和露天采礦作業中,煤炭資源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可吸入性粉塵,并釋放到工作空間。煤礦工人長期吸入煤塵會產生各種肺部疾病隱患,包括塵肺病、肺氣腫、矽肺和慢性支氣管炎。煤礦粉塵除了引發礦工的肺部疾病外,還可能增加煤礦井下最嚴重的災害之一—粉塵爆炸的風險。全球為減少礦工的呼吸系統疾病已經做出了巨大努力,目標是減少職業性疾病。然而,從各國收集的煤礦工人健康監測數據顯示,煤炭工人塵肺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有所上升??涨案叩膹浡源髩K纖維化 (PMF) 程度可能是致命的,并已在多個煤礦地區出現。由于這些肺部疾病大多無法治愈,預防職業性呼吸系統疾病的關鍵是有效減少粉塵暴露。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細化現有的粉塵治理技術,探索、開發并最終實施創新性的粉塵治理技術。新出現的先進技術,從宏觀、大尺度擴散到肉眼不可見的納米級傳播,被廣泛應用于研究、監測、識別、表征和捕獲粉塵。先進和有效的礦井粉塵控制技術應該與可能導致礦工職業病的基礎塵肺相互作用過程保持一致。從納米尺度上看,礦井粉塵的研究包括:(1) 多尺度礦井粉塵表征;(2) 粉塵產生的源頭控制;(3) 粉塵毒性和粉塵—肺相互作用;(4) 礦山現場環境粉塵的稀釋、分散和收集;(5) 地質、水文、采礦技術與粉塵產生、運移的內在關系;(6) 礦山設備排放的顆粒物、柴油顆粒物等。
本專題是全球研究人員近年來在業內重點關注和迅速發展的礦山健康和安全領域積極開展與粉塵有關的研究所積累的集體智慧。這些文章涵蓋了粉塵防治和健康相關的傳統觀點。與此同時,他們提出了未來研究方向的設想,介紹了開展以減少井下礦工暴露于粉塵和顆粒物為目標的綜合性或針對礦山的相關研究所需的必要元素。本專題共錄用8篇文章,從礦井粉塵防治技術、源頭控制、粉塵納米級結構及毒性等方面系統報道了礦井粉塵防治和健康領域的最新進展。
本專題的刊出離不開客座編輯、審稿人和業內專家的支持和協助。在此,感謝大家為本專題所作的努力!
(題目、摘要等中文內容非專業翻譯,僅供參考)
專題整理于2021年5月,為2018—2021年《煤炭學報》刊登的“礦區污染與治理”主題論文。
專題整理于2021年5月,為2018—2021年《煤炭學報》刊登的“礦區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技術”主題論文。
專題整理于2021年5月,為2018—2021年《煤炭學報》刊登的“礦區生態損毀監測與評價”主題論文。
煤礦輔助運輸系統負責運送包括井下除原煤之外的各種材料、設備和工作人員,具有路線多變、運輸品種多、運輸環境差等特點,一旦輔助運輸環節出現問題,不但影響生產,還可...
主辦單位: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中國煤炭學會學術期刊工作委員會